书要读得好的日子 作者:梁文道 有时候在街上和读者聊天,或者看他们寄来的电邮,发现他们很关心书要怎么读才可以读得更快更多。可是叫他们失望了,我并没有秘诀,如果真有这种秘诀的话,我也想知道。 其实何必快,又何必求多呢?在我看来,读书最重要的是读得好。所谓“读得好”,我指的是起码要读通一本书,没把里头的基本事实搞错。目标看来定得极低,但是在这个时代,我发现这已是很难达到的成就了。 且先别说读书,光是看报,原来也能产生很 美文阅读 2017-07-29 九凌少子
头发的问题 作者:周作人 人类是从猴子进化来的,但那是几百万年前的猴子,与现今吱吱喳喳在树林子里叫着的已是很远的本家了。人与猴子已经有许多不同。人能直立,说话,手拿器具,身上无毛而有头发,这与胡须爪甲都会生长,这一点特别与别的生物不一样,是很有点奇怪的。我们不曾在周口店找到“北京人”的长胡子和头发,但推想他该是有的,到了现在,北京的市民也一直是如此。照理讲,这在古时候一定是很不方便,还不如大猩猩那么好,嘴边只 美文阅读 2017-07-26 九凌少子
理发店的标识 作者:周作人 中国从前外科医生地位很低,称云疡医,大抵比牛医差不多少,又有挑痧郎中,则多以剃头匠兼任之。偶查西书,据说在西洋中世情形也是如此,依据大师伽伦之说,以外科为低级,遂多由理发匠充任,十三世纪初巴黎成立外科工会,规定分外科理发匠为两种,甲为长衫外科,教会中人属之,乙为短衫外科,平人属之,此种理发匠只许为人放血及医治普通创伤。其后理发匠所用红白条纹交缠的圆柱即是短衫外科的徽识,红代表血色,白 美文阅读 2017-07-24 九凌少子
斜眼 作者:毕淑敏 没考上大学,我上了一所自费的医科学校。开学不久,我就厌倦了。我是因为喜欢白色才学医的,但医学知识十分枯燥。拿了父母的血汗钱来读书,心里总有沉重的负疚感,加上走读路途遥远,每天萎靡不振的。 “今天我们来讲眼睛……”新来的教授在讲台上说。 这很像是文学讲座的开头。但身穿雪白工作服的教授随即拿出一只茶杯大的牛眼睛,解剖给我们看,郑重地说:“这是我托人一大早从南郊买到的。你们将来做医生,一要 美文阅读 2017-07-23 九凌少子
忌十三 作者:周作人 在一本讲古代文明的书里,说到禁忌的问题,他说野蛮与文明在这里有显明的区别,其一谨守禁忌,而其一则否。但是因为世上没有地方是充分文明的,所以在所谓文明人中仍多有蛮风之遗留,有如请客忌讳十三个人,即是一例。我觉得这话很有意思,在中国知识阶级中谨守十三的禁忌的也是常有。不过这乃是从外国输入的,我们本有些土禁忌,后来又加上洋禁忌去,自然更觉得热闹了。 从这一点上看来,解说又略有不同,这个禁忌 美文阅读 2017-07-22 九凌少子
交流 作者:李娟 让我苦恼的是,无论我说什么都无法让叶肯别克理解──“啊,叶尔肯,你怎么会在这里?” “啊,你好!你好!好好……” “你也好!” “是的,对对对!” “你这是干什么去?” “好的,可以可以。” “我现在到市场那边去一趟。” “是的是的。” “这几天怎么不去我家玩了?” “好!可以!” “我外婆这几天生病了。” “对对对!是的!” 我耐着性子,比划着对他解释: “外婆──就是那个老奶奶, 美文阅读 2017-07-21 九凌少子
半山的大佛 作者:许知远 城市很小,什么消息都流传得快。几乎全城人都知道,有一些中国人在半山上修建一个佛像。估计再有几天,全城人也都知道,有两个中国人,总在街头闲荡。 “这里中国的影响为零。”迈克·拉特兰德说,如果不算他的中国基因,廷布的确很难看到中国的印记,印度才是真正的超级大国。电视屏幕上的印度歌舞剧,宝莱坞肉感十足的明星们布满了书店里的杂志栏,国家电视台的新建筑是印度捐赠的,从廷布到布纳卡的公路则是印度 美文阅读 2017-07-20 九凌少子
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作者:王小波 朋友寄来一本书,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备忘录》,我正在看着。这本书是他的讲演稿,还没来得及讲,稿也没写完,人就死了。这些讲演稿分别冠以如下题目: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还有一篇"连贯",没有动笔写,所以我整天在捉摸他到底会写些什么,什么叫做"连贯"。卡尔维诺指出,在未来的一千年里,文学会继续繁荣,而这六项文学遗产也会被发扬光大。我一直喜欢卡尔维诺,看了这本书,就更加喜欢他了。 卡 美文阅读 2017-07-19 九凌少子
自然 作者:刘瑜 我的邻居里,有一个美国老头儿,叫斯蒂夫。七十多岁了,却挤在学生宿舍里,原因大约是学校买这栋楼的时候,他作为“原住民”,选择了不搬走。学校无可奈何,也不可能赶他走,于是他一鼓作气,在这里住了几十年。斯蒂夫先生曾经告诉我,他早没有了亲人,也从没看到过一个朋友拜访。不难想象,这样的老头儿,有逢人就拽住不放喋喋不休的习惯。他每天晚上,把花白的胡子染黑,背着一个重重的双肩背包出门,不知所去。早上 美文阅读 2017-07-18 九凌少子
难服侍 作者:亦舒 哎呀,那人真难服侍。 可能是真的,你说来,他说去,你说红,他说绿,世上自有这种人。 可是,为什么要同这种人来往呢?他请客,我们不去,我们永远不请他,不就完了。 明知难服侍,又颤巍巍地去服侍他,为的是什么?总有好处吧,否则,谁去看这种眼睛鼻子。 不但有油水可捞,且不止一点点吧。不然,谁会耐着性子弯腰哈背地去服侍任何人。 既然如此,有什么好抱怨! 争口气,第二天不再去服侍他,人到无求品自高 美文阅读 2017-07-17 九凌少子
学问与趣味 作者:梁实秋 前辈的学者常以学问的趣味启迪后生,因为他们自己实在是得到了学问的趣味,故不惜现身说法,诱导后学,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之下走进学问的大门。例如,梁任公先生就说过:“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任公先生注重趣味,学问甚是渊博,而并不存有任何外在的动机,只是“无所为而为”,故能有他那样的成就。 一 美文阅读 2017-07-15 九凌少子
小女孩和厌倦 作者:于尔克·舒比格 一个小女孩从来没有为什么事感到厌倦过,在下雨天也没有星期天也没有。有一天她决定去认识一下厌倦。 她先去向报刊亭里那个总是在打呵欠的卖报女人打听。 “它刚才还在这里呢,”女人说,“你只要等一会儿,它很快会回来的。” 小女孩等着。她看着女人工作。当她点钱的时候,她的手指翻着现金柜,好象在玩一件乐器。厌倦没有来。 “也许我该去路上等它,”小女孩说。她谢过了女人,离开了。 “如果我真 美文阅读 2017-07-14 九凌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