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到经验 作者:刘瑜 时不时有小朋友问我该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正好《南方周末》约写一篇个人读书体验,算是一并作答。可算经验,也可算教训。 我至今仍然记得98年左右的一次阅读噩梦。当时我在读的是普兰查斯的《政治权力和社会阶级》中译本,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我至今也不知道是因为翻译得不好还是作者本人文笔极晦涩,总之阅读的感觉就是四个字:寸步难行。大多时候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偶尔似懂非懂又觉得作者基本上是在 美文阅读 2017-08-11 九凌少子
独身主义 作者:刘瑜 任何主张,加上的“主义”这个后缀,就变得恐怖。因为恐怖,人们就避而远之。比如“女权主义”,谁敢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呢?那简直等于宣布自己长相恐怖性情变态脾气乖戾。又比如“环保主义”,保护环境,自然是好的,可是要上升到主义的高度,这个这个,有专家出来说了,还是要“以人为本”嘛。 大多数人不喜欢强烈的主张,何况是强烈成主义的主张。我也是最近才突破了“主义”这个词的反动外壳,开始打量独身状态 美文阅读 2017-08-10 九凌少子
换一种眼光看羊 作者:穆齐尔 关于羊的历史:今天的人认为羊很蠢笨。但是上帝爱羊。他反复地用羊来比喻人。上帝会是完全错误的吗? 关于羊的心理学:更高状态的可见表现与愚蠢的表现不无相似之处。 在罗马郊外的原野上:它们有殉道者的长长的脸和小小的脑袋。它们的白色皮毛上的黑色短袜和风帽让人想起死亡兄弟和狂热的信徒。 当它们在低矮、稀疏的草上寻觅时,它们的嘴唇神经质地颤抖着,把一种激动的金属琴弦的声音撒播到泥土里。当它们的声 美文阅读 2017-08-09 九凌少子
简单的调查 作者:海明威 屋外,雪堆漫过窗台。阳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照在小屋松木板墙壁的地图上。太阳高悬,光芒从雪堆顶上射进屋子。沿小屋一边的空旷处渗成了一道沟,天气放晴,太阳照在墙上,热气反射到雪上,那道沟便更宽了。现在已是三月底,少校坐在靠墙的一张桌子旁,他的副官坐在另一张桌子旁。 少校两只眼睛周围有圈白色的痕迹,那是雪镜留下的痕迹,这个部位被雪镜遮住,才没被雪地反射的阳光晒伤,而其他地方都被晒伤晒黑了, 美文阅读 2017-08-08 九凌少子
致命的信 作者:希区柯克 为了稳妥起见,哈德森提前赶到那儿。 天色昏暗,下着毛毛雨。当他从紧急楼梯爬到三楼时,有点儿喘气,他在楼梯上蹲下来。 过了一会儿,他爬到窗户边,窗户没有锁。 既然窗户没有锁,他就不必费心去撬开它了。哈德森觉得芭比太大意了,屋里有些值钱的东西,这一带治安又不好,她至少应该把卧室的窗户锁起来。 可是,芭比没有锁。 哈德森撩起窗帘,屋里黑乎乎的,有一股香水味飘出来。他不想进去,他发现也没有 美文阅读 2017-08-07 九凌少子
致亡妻 作者:朱自清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告诉你,我夏天回家来着:迈儿长得结实极了,比我高一个头。闰儿父亲说是最乖,可是没有先前胖了。采芷和转子都好。五儿全家夸她长得好看;却在腿上生了湿疮,整天坐在竹床上不能下来,看了怪可怜 美文阅读 2017-08-06 九凌少子
关于父子 作者:贾平凹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一个儿子酷象他的父亲,做父亲的就要得意了。世上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己的复制品,时时对着欣赏,如镜中的花水中的月,这无疑比仅仅是个儿子自豪得多。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个朋友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忽一日早上又见着了他,忍不住就叫了他的名字,当然知道这是他的儿子,但能不由此而企羡起这一种生生不灭、永存于世的境界吗? 美文阅读 2017-08-05 九凌少子
墙下短记 作者:史铁生 一些当时看去不太要紧的事却能长久扎根在记忆里。它们一向都在那儿安睡,偶尔醒一下,睁眼看看,见你忙着(升迁或者遁世)就又睡去,很多年里它们轻得仿佛不在。千百次机缘错过,终于一天又看见它们,看见时光把很多所谓人生大事消磨殆尽,而它们坚定不移固守在那儿,沉沉地有了无比的重量。比如一张旧日的照片,拍时并不经意,随手放在哪儿,多年中甚至不记得有它,可忽然一天整理旧物时碰见了它,拂去尘埃,竟会感 美文阅读 2017-08-04 九凌少子
稻田的故事 作者:梁文道 我们很容易就会忘记自己其实是吃米的人,尤其在香港,一般市民几乎是没见过稻田的,没见过禾苗如何长高、结实,更没见过收割打谷;只看到一袋袋的白米包装得干干净净,整齐地排在超级市场的货架上头。 但是却有许多习俗不断地提醒我们,米是我们华南地带不可割舍的文化支柱。例如香港每年一度的“派平安米”,传统的乡社与善堂还秉承着这种古老的信念,认为发白米给老人是行善积德的好事。而那些去忍受住日晒雨淋之 美文阅读 2017-08-03 九凌少子
雄辩症 作者:王蒙 话说某公在患厚皮逻辑症之后,经过手术削皮,看上去皮薄了些,然而这只是“锯箭法”,治标没治本,不久皮又长厚了。更让人不解的是,此公在服了《逻辑学》之后,出现新的症状。 一日,此公又来到医院。正好这天在医院就诊的患者寥若辰星。 医生说:“请坐!” 此公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 医生无可奈何,知道此公曾有过的事情,于是倒了一杯水给他,说:“请喝水吧。” 此公说:“这 美文阅读 2017-08-01 九凌少子
自我机会高估 作者:韩少功 赌场里没有常胜将军,人赌者总是输多贏少,连一个个赌王最终也死得惨惨。但无论这一高风险是如何明白无误,无论胜出概率在专家们反复计算之下是如何的微小,赌业自古以来还是长盛不衰。赌徒们从来不缺乏火热的激情、顽强的意志以及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精神。原因很简单:他们的眼中多是成功,没有失败,总是把希望情不自禁地放大,诱导自己一次次携款前往。 在这里,赌业显现出一切骗局的首要前提,显示出一种人类普遍 美文阅读 2017-07-31 九凌少子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 作者:胡适 二十年前,美国《展望周报》(TheOutlook)总编辑阿博特(LymanAbbott)发表了一部自传,其第一篇里记他的父亲的谈话,说:“自古以来,凡哲学上和神学上的争论,十分之九都只是名词上的争论。”阿博特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上一句评论,他说:“我父亲的话是不错的。但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他老人家的算术还有点小错。其实剩下的那十分之一,也还只是名词上的争论。” 这几个月里,我读了各地杂志报 美文阅读 2017-07-30 九凌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