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气与欲望 作者:梁簌溟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 在这时代,有一个大的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 这样的用功,自然不得其方。也许他很卖力气,因为背后存个贪的心,不能不如此。可是他这样卖力气,却很不自然,很苦,且难以长进。虽有时也会起一个大的反动,觉得我这样做是干什么?甚或许完全不干,也许勉强干。但当自己勉强自己时,读书做事均难入,无法全副精神 美文阅读 2018-11-30 九凌少子
我喜欢出发 作者:汪国真 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再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翰,仍然是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翰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 美文阅读 2018-11-29 九凌少子
是吗 作者:韩少功 这个故事的叙述人是老D。故事还会涉及到A、B、C以及M。之所以这里都以字母标示他们,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差别并不重要,不需要郑重其事地拿姓名来予以区别。而且时过境迁,老D的叙述是否真实无误,是否值得与真实姓名一一对号,并非不成为一个问题。 据老D说,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故事发生在那一年的冬天,很多史学界同行到北京去,参加八十年代后期一个重要的大会。当时正是老M特别走红的时候,或者这样说吧, 美文阅读 2018-11-28 九凌少子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上学 作者:大江健三郎 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中,我曾两次思考这个问题。重要的问题即使折磨人,也只能认真去思考,并且这种思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即使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但曾经拿出时间对它认真加以思考本身,会在你将来想起它的时候,懂得它的意义。 我两次思考这个问题,十分幸运的是最终都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我认为那是我一生遇到的无数问题里,寻找到的最好的答案。 最初,我没有怎么考虑过孩子为什么要上学的问题, 美文阅读 2018-11-27 九凌少子
在我行走很久很久的路上 作者:安布洛斯·莱尔 我一直相信,没有任何理由的,我是一个在行走的人。天空的安静,腳步的行走,靜靜的望着天空。 光景流失,回想很多。 记忆是根长长的线,在我走过的路上缠绕。我沿着它的痕迹,一路往回,看见琐碎的自己,安静的走在岁月的大马路上。 走,脚步懒散,身后的影子模糊。像老旧相机下的记忆。 沿途有许多陌生的人,三三两两,他们看我,我也看他们。我们彼此都是对方视觉里的路人,可以是路人甲,也可以是乙 美文阅读 2018-11-26 九凌少子
爱与恨 作者:李碧华 遇到不开心的事,失意的时候,很多发泄方式其实是“消耗”。 剪发,去掉烦恼丝。 购物,花费一笔钱。 发律师信、打官司,中间人受益。 发脾气、扔掷、破坏、得罪人、打架、自虐、自残、决裂、辞工、把支票撕成碎片扔向对方以挽回自尊——统统是“消耗”。 消耗有一种浪费得起的快感——最痛快的手势是“我不要!”“谁稀罕!”的手势。虽然,事后还得结账、收拾残局。重要的是发泄。无所谓,你既然不快乐,何必 美文阅读 2018-11-25 九凌少子
摆脱童稚状态 作者:王小波 李银河所译约翰盖格农《性社会学》第十七章“性环境”,集中叙述了美国对含有性内容的作品审查制度的变迁,因而成为全书最有神彩的一章。美国在两次大战前对“色情作品”的审查是最严的,受到打击的决不止是真正的色情作品。就以作家为例,不但海明威、雷马克有作品被禁,连最为“道学”的列夫托尔斯泰也上了禁书榜。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禁书榜上不但包括了乔依斯的《尤利西斯》,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等等 美文阅读 2018-11-24 九凌少子
胡同文化 作者:汪曾祺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赚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 美文阅读 2018-11-23 九凌少子
刷子李 作者:冯骥才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 美文阅读 2018-11-22 九凌少子
母亲的心 作者:叶倾城 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老年痴呆了。 外婆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同床共枕了50年的老伴只好睡到客厅去。然后外婆有一天出了门就不见踪迹,最后在派出所的帮助下家人才终于将她找回,原来外婆一心一意要找她童年时代的家,怎么也不肯承认现在的家跟她有任何关系。 哄着骗着,好不容易说服外婆留下来,外婆却又忘了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们,以为他们是一群野孩子,来抢她的食物, 美文阅读 2018-11-21 九凌少子
爱因斯坦的梦 作者:阿兰·莱特曼 1905年4月26日 这个世界,一看就不大对头。河谷和平原上看不到房屋,所有的人都住在山上。 从前某个时候科学家发现,距地心越远时间流得越慢。影响虽说微乎其微,但也能被极灵敏的仪器测到。这现象初被认识之际,少数人为葆青春而上了山。到如今所有的房子都建在多姆山、马特峰、罗莎峰以及其他高处。别处的宅子全都卖不动。 许多人不仅仅满足于上山。为取得最大效果,他们把家建在高高的柱上。全世 美文阅读 2018-11-19 九凌少子
林奶奶 作者:杨绛 林奶奶小我三岁。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她忽然到我家打门,问我用不用人。我说:“不请人了,家务事自己都能干。”她叹气说:“您自己都能,可我们吃什么饭呀?”她介绍自己是“给家家儿洗衣服的”。我就请她每星期来洗一次衣服。当时大家对保姆有戒心。有人只因为保姆的一张大字报就给揪出来扫街。林奶奶大大咧咧地不理红卫兵的茬儿。她不肯胡说东家的坏话,大嚷:“那哪儿成?我不能瞎说呀!”许多人家不敢找保姆,就 美文阅读 2018-11-18 九凌少子